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患者1,男,42岁,因“背部酸痛10余天,加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半天”于2013年1月22号入院。患者10余天前打篮球后出现背部酸痛,自认为肌肉拉伤,休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遂予以背部针刺治疗。针刺治疗后第2天,患者夜间睡眠时突发双下肢麻木无力,双上肢感觉运动正常。至我院急诊就诊,胸部CT示T3椎体左旁可见不规则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批灌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OVCF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了骨水泥分批灌注PKP治疗,记录和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伤椎Cobb角和伤椎高度,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VAS、ODI、伤椎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伤椎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9.38%),无椎管内渗漏病例,未发生神经损伤、肺栓塞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OVCF,骨水泥分批灌注PK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且能有效地减少骨水泥的渗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综合路径在腹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就诊的76例腹外疝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8例)和综合路径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腹外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综合路径组患者则给予综合路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切口恢复时间、疼痛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护理后,综合路径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综合路径组的SAS和SDS评分显著小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路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3%)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路径护理可显著缩短腹外疝修补术患者术后切口恢复时间,改善其负性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自导向椎弓根丝锥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椎弓根的解剖特点,研制新型自导向椎弓根丝锥。选择成人脊柱标本6具,其中男性4具,女性2具,分别采用传统丝锥(对照组)和新型自导向丝锥(实验组)对T_1-L_5同节段的每一对椎弓根的左侧和右侧进行攻丝,并置入椎弓根螺钉。使用秒表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置钉时间。通过脊柱标本的CT扫描,将其影像学结果按照Heary分级观察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胸腰椎置钉时间分别为(5.87±1.25) min,(5.45±1.67) min,对照组胸腰椎置钉时间分别为(6.12±1.69) min,(6.22±2.13)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弓根螺钉的Heary分级显示,实验组HearyⅠ级和HearyⅠ+Ⅱ级分别为86枚(84.31%)和96枚(94.12%),对照组HearyⅠ级和HearyⅠ+Ⅱ级分别为72枚(71.29%)和84枚(8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自导向椎弓根丝锥能够准确和安全地置入胸腰椎弓根螺钉,且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邓亚开  陈伟南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663-1666
目的 探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及其诊断意义。 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8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6例)和非感染组(57例)。一期缝合后1、3、5、7和10 d分别对2组患者的PCT、CRP水平变化进行测定,并于一期缝合后第10天对发生骨折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以明确其病原菌种类,就PCT、CRP在诊断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上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 36例骨折后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3株,占61.11%,革兰阴性菌18株,占33.33%,真菌3株,占5.56%。2组患者在一期缝合后1 d的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在一期缝合后3、5、7和10 d的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2组患者的PCT、CRP水平在一期缝合后3 d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分析发现,PCT、CRP以及PCT+CRP的AUC分别为0.863、0.813、0.912。PCT+CRP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44%、92.98%、93.55%,均高于PCT、CRP(分别为86.11%、84.21%、84.95%和72.22%、70.18%、70.97%)。 结论 PCT、CRP水平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密切相关,二者联合诊断能够显著提升骨折后早期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可为其早期预防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